樂府古詩選補充資料 蔣立人109.3.27整理
飲馬長城窟行結構表
飲馬長城窟行
|
悲
|
思
|
青青河邊草,緜緜思遠道。(近→遠)
|
夢
|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遠→近)
|
||
醒
|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近→遠)
|
||
離
|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
|
||
苦
|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
||
怨
|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
||
喜
|
得信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
展讀
|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
||
思念
|
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
※飲馬長城窟行前後部情感之比較
分類
|
前部(青青河邊草~誰肯相為言)
|
後部(客從遠方來~下延長相憶)
|
基調
|
悲
|
喜
|
用韻
|
1. 前八句,兩句一韻。
草、道→上聲皓韻
思、之→平聲支韻
傍、鄉→平聲陽韻
縣、見→去聲霰(ㄒㄧㄢˋ)韻
2.後四句一韻。
寒→平聲寒韻
言→平聲元韻
因韻近通押
|
1. 前六句一韻。
魚、魚、書、書、如→平聲魚韻
2.末二句一韻。
食、憶→入聲職韻
|
主體
|
以婦人愁思為主。
|
以丈夫來信為主。
|
語氣
|
1.前八句,急調,以頂針句法襯急切思念之情。
2.後四句,緩調,以排比舒緩語氣。
|
急調,表達拆信、讀信之迫不及待。
|
主旨
|
1.婦人相思之苦。
2.以內心思緒為主。
|
1.婦人得信之樂。
2.以外在行動為主。
|
修辭
|
1.以綿延不絕的青草起興,並使用雙關用法。
2.三組頂針句。
3.後四句運用譬喻、轉化、激問、映襯。
|
運用借代、提問之法。
|
詩眼
|
思
|
|
「思」的發展、深化
|
1.單向思念。
2.濃濃思情→無奈→孤寂→孤苦→悲傷。
|
1.雙向思念。
2.欣喜→急切→溫暖與安慰。
|
◎修辭
類疊
1.「青青」河邊草
2.「緜緜」思遠道
雙關
1.「緜緜」思遠道―一指春草緜延不絕,又指相思之情纏綿不絕。
2.「輾轉」不可見―一指思婦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一指良人在遠方輾轉遷徙。
借代
1.緜緜思「遠道」―遠方之人,在遠方的丈夫。
2.遺我「雙鯉魚」―書信。
3.中有「尺素書」―書信。
※松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借喻兼對偶,省略本體―思婦的孤寂與思念之苦。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激問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提問
※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鑲嵌兼對偶
◎與書信相關的詞語
尺素╱尺書╱尺牘(牘:一尺長的竹簡)╱尺簡╱尺錦╱尺紙╱尺翰╱書牘╱書函╱書簡╱書札╱雙鯉魚╱魚雁
飲
|
ㄧㄣˋ
|
將流質的食品給人或動物喝
|
「飲」馬長城窟行
|
ㄧㄣˇ
|
喝
|
茹毛「飲」血。(連毛帶血生吃鳥獸的肉。形容未開化人類的生活情形。)
|
覺
|
ㄐㄩㄝˊ
|
醒、睡醒
|
忽「覺」在他鄉。眠「覺」,開室、命酌酒。
|
醒悟、感悟
|
「覺」今是而昨非
|
||
知曉、感受到、意識到
|
渾然未「覺」
|
||
ㄐㄧㄠˋ
|
睡眠
|
睡午「覺」
|
|
ㄐㄧㄠˋ
|
通「較」,相差
|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
媚
|
愛、悅
|
入門各自「媚」
|
巴結、討好
|
諂「媚」、崇洋「媚」外(對外國的一切盲目崇拜、刻意討好。)
|
|
嬌豔、美好
|
嫵「媚」、風光明「媚」
|
遺
|
ㄨㄟˋ
|
贈送
|
「遺」我雙鯉魚。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
ㄧˊ
|
亡失
|
「遺」失。路不拾「遺」。得「遺」金一餅。(范曄二羊子妻)
|
|
忘記
|
「遺」忘
|
||
離開
|
「遺」世獨立:棄絕世間的俗事而獨立生活。超然世外,與人無爭。遺世:遠離塵世;棄絕世間的俗事。
|
||
丟棄、拋棄
|
「遺」棄
|
||
遺漏
|
小學而大「遺」
|
||
遺留
|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
||
保留
|
不「遺」餘力:不保留剩餘的力氣。指全力以赴。
|
相
|
ㄒㄧㄤ
|
彼此、交互、互相。(指雙方)
|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6.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7.守望相「助」。
|
代詞性助詞,具指示堅稱代人或事物的作用(表單向)
置於動詞之上,稱代動詞之下所省略的賓語
|
1.「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你。
2.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你。
3.有事「相」煩、實不「相」瞞─你。
4.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我。
5.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我。
6.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
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
8.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我。
9.吾從板外「相」為應答─她。
|
||
ㄒㄧㄤˋ
|
幫助、輔佐
|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
|
|
贊禮之人
|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論語先進)
|
行行重行行結構表
行行重行行
|
分隔遙遠
|
憶別
|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直抒哀怨的起因)
|
|
遠別
|
遠隔
|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
||
會難
|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
|||
相思愁怨
|
久別
|
懷戀
|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
相思
|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
|||
疑慮
|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抒發內心的哀愁)
|
|||
傷感叮嚀
|
相思
|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
||
勸勉
|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
◎押韻
離、涯、知、枝→平聲支韻
遠、緩、反、晚、飯→上聲阮韻,緩→上聲旱韻,可通押。
◎修辭
類疊
1.行行重行行
2.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類字)
引用
1.與君生別離─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藏詞)
2.道路阻且長─暗用(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誇飾
1.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激問
1.會面安可知?
對偶
1.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借代
1.胡馬依北風─胡借代北方
2.越鳥巢南枝─越借代南方
轉品
1. 越鳥「巢」南枝─(名→動:築巢)
借喻
1.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2.浮雲蔽白日
因果句
1.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先因後果)
鑲嵌(增字)
1.「棄捐」勿復道(同義複詞)
◎生離死別:生時的分離與死時的永別。
相似詞:生離死絕╱死生契闊。
相反詞:朝夕相伴╱白頭偕老。
◎浮雲蔽日:遊子在外遭到他人迷惑,就像白日被浮雲遮蔽一樣。後比喻奸佞蒙蔽君主,忠良之士不得伸其才。
相似詞:有志難伸╱兩豆塞耳╱讒邪害正╱權奸當道╱昏天黑地╱瓦釜雷鳴╱民不聊生。
相反詞:弊絕風清╱摘奸發伏╱河清海宴╱四海昇平╱四海晏然╱堯天舜日╱。
與
|
和
|
「與」君生別離
|
給予
|
平生好施「與」(義田記)、贈「與」、授「與」
|
|
贊同
|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
|
支持、幫助
|
「與」人為善。(助人為善。)
|
去
|
距離
|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
前往
|
道士呼王「去」,授一斧。(蒲松齡勞山道士)
|
|
屏棄
|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中庸第二十章)
|
|
離開
|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
|
|
除掉
|
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杜光庭虯髯客傳)
|
|
過去的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
涯
|
ㄧㄚˊ
|
邊
|
各在天一涯。
|
捱
|
ㄞˊ
|
承受
|
捱不住。
|
崖
|
ㄧㄞˊ
|
山邊
|
倒崖崩峽。(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
睚
|
ㄧㄞˊ
|
眼眶
|
睚眥必報。(即使是遭人怒目而視的小怨也必定加以報復。)
|
阻
|
ㄗㄨˇ
|
艱難艱險
|
道路阻且長
|
障礙擋
|
通行無阻、攔阻
|
||
詛
|
ㄗㄨˇ
|
咒罵或祈求鬼神降禍給他人
|
詛咒
|
俎
|
ㄗㄨˇ
|
割肉用的砧板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俎上肉。(切菜板上的肉。比喻居於任人宰割的處境。)
|
咀
|
ㄐㄩˇ
|
嚼食
|
咀嚼
|
玩味
|
含英咀華(1.形容文章優美精妙。2.指讀書時仔細品味文章的精妙。)
|
||
沮
|
ㄐㄩˇ
|
頹喪、意志消沉
|
沮喪
|
狙
|
ㄐㄩ
|
偷襲、攻擊
|
狙擊
|
顧
|
想、念
|
遊子不「顧」反。
|
但是
|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
|
照顧
|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詩經小蓼莪)
|
|
拜訪
|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
|
眷念
|
眷「顧」前途,若涉深淵。(連橫台灣通史序)
|
|
注意
|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方孝孺指喻)
|
|
顧及、講究
|
大行不「顧」細謹。(史記鴻門宴)
|
|
回首、回頭看
|
瞻前「顧」後
|
|
看、張望
|
左「顧」右盼、「顧」名思義、不屑一「顧」、相「顧」而笑
|
|
關注、照應
|
奮不「顧、身、「顧」此失彼
|
|
反而、難道
|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
捐
|
捨棄、拋棄
|
為國「捐」軀(捐軀:犧牲生命)、秋扇見「捐」(秋天涼爽,扇子被棄不用。比喻女子因年老色衰而被拋棄。)
|
奉獻財物
|
「捐」獻、募「捐」
|
|
舊時以金錢買得官職
|
「捐」官
|
|
稅金
|
稅「捐」
|
*棄、捐、委三字都有拋棄義。「棄」字在今日較常用,有「丟掉」、「扔掉」的意思。「委」字有「拋開」、「丟開」的意思,故引申成「委託」、「委任」等義。而就「捨棄」、「放棄」的意思言,「捐」、「棄」、「委」是一樣的,所以在古代經常二字連用,如:「委棄」、「棄捐」。
樂府、古體、近體詩比較
|
作者
|
性質
|
句法
|
格律
|
風格
|
發展
|
樂府詩
|
多民間作品
|
多入樂可歌
|
多長短句
|
押韻,不調平仄
|
敘事寫實
|
盛於漢魏六朝
|
古體詩
|
多文人士子
|
不入樂徒誦
|
多五七言
|
押韻,不調平仄
|
溫柔敦厚
|
盛於漢魏六朝
|
近體詩
|
多文人士子
|
只用來吟誦
|
皆五七言
|
押韻,且重平仄
|
各體皆備
|
盛於唐宋
|
詩歌體裁概覽
體裁
格律
|
樂府詩
|
古體詩
|
近體詩
|
宋詞
|
元曲
|
|
絕句
|
律詩
|
|||||
字數
|
多雜言
|
多齊言
|
齊言
|
雜言
|
雜言
|
|
句數
|
不固定
|
不固定
|
四句
|
八句
|
詞(曲)牌相同,句數相同,反之,則不同
|
|
押韻
|
可以換韻
|
可以換韻
|
一韻到底,平仄不通押
|
可以換韻
|
一韻到底,平仄通押
|
|
對偶
|
並無規定
|
並無規定
|
並無規定
|
必須對偶
|
並無規定
|
並無規定
|
平仄
|
不拘
|
不拘
|
有平仄限制
|
有平仄限制
|
有平仄限制
|
|
襯字
|
無
|
無
|
無
|
無
|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