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漁父補充資料                                       蔣立人109.3.29整理
楚辭整理
   
                                 
編者
西漢劉向屈原及其弟子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以及人仿作的十六卷作品合編成書,名為楚辭
定名
所載皆語、地、聲、物,故名之為楚辭
內容風格
1.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
2.長江流域的代表文學。
3.以個人情志幻想為描寫對象,顯現神秘浪漫的氣息。
4.屈原作品為主。
句式
多長句胼語,以六、七言為主;句法長短參差;使用「兮」、「些」、「只」等虛字原因有二:
1.虛字為助詞,作用是拉長語句,並增加朗讀時的節奏性。
2.春秋戰國以後韻文發展的趨勢,故屈原只是順應當時及當地語言發展使用。
文學價值
1.南方文學的代表。
2.辭賦之祖,開後世賦先河。
3.詩經之後的第二部詩歌總集。
4.是騷類文章的總集。
注疏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
詩經與楚辭比較
書名
詩經
楚辭
作者
平民文學(除少數篇章知道作者,其餘多不可考)
士大夫文學(作者有名姓:屈原宋玉景差賈誼東方朔)
內容
(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三部分,共305
離騷天問卜居遠遊國殤九歌九章
成書
孔子以前已流傳於魯國,經孔子整理後,遂為定本
西漢劉向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的作品合為一集,定名為楚辭
時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春秋)
戰國末年至兩(戰國)
地域
黃河流域(北方文學)
長江流域(南方文學)
句式
以四言詩為主,多短句疊字,重章複沓
以六、七言最多,多長句駢語,句型參差
語助詞
無固定的語助詞
多用「兮」、「些」、「只」等虛字
題材
現實主義: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取材(平民文學)
採擷自歷史、神話
浪漫主義:以個人情志幻想為描寫對象(貴族文學)
風格
質樸寫實,溫柔敦厚
浪漫神秘,熱烈奔放
語言
樸質簡約
閎博富麗
價值與地位
1.北方文學代表
2.純文學之祖
3.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4.中國韻文之祖
5.十三經之一
1.南方文學代表
2.辭賦之祖
3.開後世賦的先河
4.四庫全書列為集部之首
5.其中離騷為六才子書之一
類別
屬於經部
屬於集部


屈原
漁父
思想
明辨是非,至死不渝
與世推移,應物變化
行為
寧赴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
目的
從社會著眼,目的在於濟世
從個人出發,意圖在於全生保真、清靜自立
派別
近於儒家
近於道家
本文韻腳
1.清、醒:耕部
2.移、波:歌部
3.醨、為:支部
4.(微部)、埃(之部):「微之」通韻
5.清、纓:耕部
6.濁、足:屋部


顏色
臉色
「顏色」憔悴
姿色
小女具有幾分「顏色」(吳承恩西遊記)
色彩
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吳敬梓儒林外史)
厲害手段
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ㄘㄨㄟˋ
憂傷
顏色憔「悴」
ㄘㄨㄟˋ
聚集
人文薈「萃」(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在一個地區。)
ㄘㄨㄟˋ
磨練
「淬」礪(磨礪刀劍。比喻發憤自勵,刻苦上進。)
ㄘㄨㄟˋ
過度的勞苦或勞累
鞠躬盡「瘁」(竭盡心力,不辭勞苦)
ㄗㄨㄟˋ
小孩出生後滿一週歲
周「晬」(周年)


形容
形體容貌
「形容」枯槁
描寫
「形容」盡致
裝飾
以丹素金碧「形容」之(王維畫彌勒上生幀記)

ㄍㄠˇ
乾癟枯瘦的
形容枯「槁」
ㄏㄠ
菊科艾屬植物的通稱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詩經蓼莪)
ㄍㄠ
船的竹竿或木棍
尋夢?撐一支長「篙」(徐志摩再別康橋)


ㄈㄨˇ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稱(廣韻上聲麌韻)
野老的通稱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ㄈㄨˋ
對爸爸的稱呼
「父」親
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
叔「父」





ㄩˊ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ㄩˇ
讚許
吾「與」(論語學而)
支助、贊助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第七十九章)
等待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大同與小康)
在一起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論語微子)
向、對
「與」虎謀皮(與老虎商量,求取其皮。比喻絕無成功的機會。)
ㄩˋ
參與
天下有道,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1.「舉」世皆濁我獨清2.殺人如不能「舉」(史記鴻門宴)
扛抬
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梁惠王)
推荐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提出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論語述而)
舉止
深思高「舉」










ㄐㄧㄢˋ
1.是以「見」放。
2.匹夫「見」辱,拔劍而起(蘇軾留侯論)

看到
1.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2.「見」漁人,乃大驚(陶淵明桃花源記)
3.「見」而問之

拜訪
1.「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2.項伯即入「見」沛公(史記鴻門宴)
3.行十日十夜而至,見公輸盤(墨字公)

代詞性助詞
1.敬請「見」諒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3.他人「見」問,固不言(杜光庭虯髯客傳)
ㄒㄧㄢˋ
表現、顯現
1.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2.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3.時窮節乃「見」(文天祥正氣歌)
4.「見」於辭色(蘇軾留侯論)



ㄈㄤˇ
依據
「放」於利而行,多怨
「放」乎四海(孟子離婁)

ㄈㄤˋ
流放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
放縱、任由
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驅逐
楊墨,「放」淫辭(孟子滕文公)
亡失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

ㄍㄨˇ
攪亂使其混濁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ㄐㄩㄝˊ
挖、穿鑿
臨渴「掘」井(口渴時才想要挖井。比喻平時不準備,事到臨頭才忙亂設法解決。)
ㄐㄩㄝˊ
強硬、固執
「倔」強
ㄐㄩㄝˋ
直率而不知變通
「倔」頭楞腦
ㄐㄩㄝˊ
特起、凸出
「崛」起

ㄅㄨ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ㄅㄨ
申時(下午三時到五時)
氏到了這日「晡」食,果然盛妝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日「晡」天將暮時
ㄅㄨ
逃亡
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左傳僖公十五年)
ㄅㄨˇ
餵食
嗷嗷待「哺」
在口中咀嚼的食物
含「哺」而熙,鼓腹而遊(莊子馬蹄)
ㄆㄨ
攤開
「鋪」天蓋地
ㄆㄨˋ
商店
店「鋪」
ㄆㄨˊ
會聚飲酒
睿宗御安福門樓觀百司「酺」宴,以夜繼晝,經月餘日(舊唐書嚴挺之傳)
ㄅㄨˇ
平坦的地方
平「埔」族
ㄈㄨˇ
乾肉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論語鄉黨)
ㄆㄨˊ
胸部
碩大以記憶母親,她的胸「脯」(余光中白玉苦瓜)
ㄈㄨˇ
古代禮服上所刺繡的花紋
「黼」黻(ㄈㄨˊ)(古代繡在禮服上反弓反斧的花紋或圖案。後泛指文彩。或比喻華麗的文辭。)











ㄨㄟˊ
表示疑問的句末助詞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治理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論語先進)
行為、表現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范仲淹岳陽樓記)
治療
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方孝孺指喻)
給予
且君嘗「為」君賜矣。(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梅花「為」寒所勒。(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助詞
嘔啞嘲哳難「為」聽。(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作、行、做
其「為」人也孝弟。(論語學而)



ㄨㄟˋ
通「偽」
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同「謂」
何「為」其莫知子也?(論語憲問)
「為」文惠君解牛。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夫子「為」衛君乎?(論語述而)


ㄍㄨㄢ
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水蔥」
「莞」草
姓氏之一
「莞」恭
ㄍㄨㄢˇ
地名
東「莞」
ㄨㄢˇ
微笑的樣子
「莞」爾



離開
鼓枻而「去」。
距離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客從遠方來)
除掉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過去的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放棄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孫丑)



因為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原因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以為
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司馬光訓儉示康)
「以」身之察察、「以」皓皓之白、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ㄓㄨㄛˊ
洗滌
「濯」纓濯足(比喻好壞都由自取。也用來比喻超然世俗之外。喻受人敬重或輕視,均由人自取。)
濯濯,形容乾乾淨淨的樣子
童山「濯」濯(無草木的樣子,後用以形容頭禿無髮)
ㄓㄨㄛˊ
選拔
拔「擢」、「擢」賢(引用賢者)
拔、抽出
「擢」髮難數(比喻罪惡之多,無法盡數)

ㄓㄞˊ
」先生

ㄉㄧˊ
鳥名;做為服飾或舞具的雉羽
右手執「翟」(詩經邶風)
人名用字
墨「翟」
北方種族名,通「狄」
北「
◎顏色
相似詞:面容/臉色/面貌/面目/神色
◎枯槁
相似詞:憔悴/乾癟/乾瘦/枯瘠
◎餔糟歠醨
相似詞:隨波逐流/同流合汙/與世浮沉
相反詞:中流砥柱/特立獨行
◎濯纓濯足
相似詞:休咎自取/福禍自招/清濁自取/山棲谷飲
修辭
單句對
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單句對兼借喻、映襯、錯綜〜「舉世」、「眾人」抽換詞面)
3.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單句對兼借喻、排比、類疊)
雙句對
1.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雙句對兼借喻、激問、排比)
2.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雙句對兼借喻、映襯、類疊、排比)
設問
1.子非三閭大夫與?(激問)
2.何故至於斯?(疑問)
3.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疑問)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激問兼借喻、倒裝〜察察之身、汶汶之物)
5.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激問)